巩艺: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
山东省首届中国画双年展(银奖)
山东首届青年美术大展(最佳观念将)
山东省历届写生作品展(第四届获一等奖)
第三届泰山文艺奖绘画类二等奖
山东省中国山水画进京展
山东(国际)艺术双年展
“上焉者,意与境浑”,《人间词话》如是说。一幅画中,山,或丘峦崩摧,或深情环抱;水,可以冰封千里,亦可涟漪载情,大底绘景之人,述情而已。巩艺老师是深谙此道的,有郁郁不可发之意,流泻于黄卷淡墨之中吧。
秋山幽居 60x138
唐代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有言:“运墨而五色具。”墨之浓淡,士人所研习不休者。巩老师的画,钟情淡墨晕染。故而老师的山,皆为通透之感,如玉如雾,不知是真实山水,还是海市蜃楼。这等染墨,最是有深意。士人总是有“不畏浮山遮望眼”的梦想,即使群山环绕,纵使有无数挫折阻碍自我实现的路途,士人也不能失去透过群山看到远方的气魄吧。“盖文王拘而演《周易》;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……诗三百篇,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。”文人命厄,士人失意,自古难免,但求得这“透”的意境,能远望长安,守住风骨,怎不是一种坚忍,一曲高歌?山透以至于如玉,让人想起从不匮乏于传统中国的“玉德”,凡是具有“玉德”之人,似那红楼一梦中,尼姑庵中的妙玉,安静素洁,守得住初心,澄清了荒唐尘世后的光明。巩老师的山,不是用来锁住人的,而是置换掉观画者双眸中的污浊,尺寸之间,重获一份澄明吧。
溪山无尽 60x138
老师的山,虽通透,但山脊却往往着色偏重,让人从穿透崇山的梦中惊醒:山终究不是虚设,最终还要费尽千辛万苦越过,踏破铁鞋呀。但是,巩老师早就给观画者铺设了穿越崇山峻岭的通衢。老师的画中路,有两种。一种是石路,一种是云路。所谓石路,如《唐人诗意》系列,大抵青砖错落,几许苔藓,幽幽曲折,恣意绕山。路之所终,有楼阁玉宇,可稍微歇息,玩味景致;亦可留宿,等候“人闲桂花落,月静春空山”的清雅。但石路终究是沉重,虽一步一风景,也是一阶一煎熬,看不到的尽头,跌宕中的苦涩,人生之常态吧。所谓云路,恰如《丘壑无言》,群峰默然,山谷不现,何以亲近,唯有步云。楚辞载言:“广开兮天门,纷吾乘兮玄云。令飘风兮先驱,使冻雨兮洒尘。”石路为径,其中沉浮跌宕,人不可为,纵有登高望远的豪情,之后不是就要拾阶而下坡吗?《三国志》明之:“道家有言,为而不持,非成功难,保之难也”,此之谓也。走在石路之上,终究是观景者,走在云路上,方为融于景中,景也化在吾之情意之间。石路有所持而云路无所持,石路有涯而云路无涯。巩老师的路,观者选择哪一条呢?
远云出岫 60x138
画的着色,路数也是不一的。或者如花脸,喜怒哀乐、性格心情,皆以颜色述之,伶人之画一般如此;或者如花旦,雍容华贵,精致无二,配以金钗玉镯,工笔花鸟往往如是意味。龚老师的着色,则异于二者,而是青衣的意味,青衣尝尽女子的苦,只有一缕殷红,饰在略显苍白的脸颊之上,寒门女子们小小梦想的甜和不能掌控命运的苦,都在这妆容中诉尽了。淡墨,温润的青,恍惚若游丝的赭色,巩老师的着色都是如此素雅清淡,没有哪种色在故意勾勒,划定范围,而是恣意晕染,圆融无碍,没有谁争强好胜。色的和解,是巩老师想把天人合一的意蕴,灌注到画外的眼睛,希翼与世界和解,与自己和解。
山水画,入乎其内,故能画之,出乎其外,故能观之。即使巩老师自己,作画与观赏之间,亦有不同境界。王国维说:“有境界者自成高格”,山有几重,水又复几许,境界何时能明了?回望中,望吾等多有所得吧。
(文:张政 中山大学哲学博士)
作品欣赏:
唐人诗意一 39x90
唐人诗意二 39x90
唐人诗意三 39x90
唐人诗意四 39x90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